技術交流
黃衛首先指出了中國城市交通和建筑節能面臨的挑戰: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我國交通、能源需求急劇增長。2003年,全國城市道路20.8萬公里、道路面積31.6億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積9.34平方米,城市建設用地不足使道路交通設施擴容難度增大,小汽車的快速發展使交通供需矛盾進一步惡化。在這種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的綜合交通體系,以應對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在能源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中國社會終端總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將逐步提高到35%左右,建筑節能將成為提高全社會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從目前看來,我國在公共交通,建筑節能的立法、管理和技術進步上還存在許多問題,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任務還非常艱巨。
在談到公交優先時黃衛指出,公交優先既是世界各國城市交通發展的經驗總結,也是我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然要求。一是要以規劃為先導,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城市交通體系。要進一步落實《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和《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的編制和調整,并將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以指導和規范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的發展,落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二是以設施為基礎,加快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設。要盡快完善城市道路網絡系統,優化道路功能等級,改善道路通行條件,為公共交通運行提供高質量的城市道路網絡系統。進一步推進公共交通專用道建設,真正做到“專道專用”,為公共交通優先通行、提高運行速度創造條件。要積極推動大運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統的研究和實踐,為我國公共交通的發展探索新的途徑。同時,要積極推動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與發展。三是以機制創新為動力,推進公共交通的市場化進程。要逐步開放市政公用各大行業市場,引入競爭.增強活力,加快公共交通的發展。四是以科技創新為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的設施和管理水平。要以創新的思維加快公共交通系統的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推進智能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建設。結合“數字城市”、“數字政府”等現代信息化工程,利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進行改造,推進以智能交通為重點的行業科技進步。
對于如何開創建筑節能工作新局面,黃衛指出要重點抓好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政府機構節能改造為突破口,推進公共建筑節能工作。據測算,政府機構公共建筑面積約為6億平方米,占城市民用建筑面積的6.2%。如按50%的節能目標對全部政府機構進行節能改造,可節約標準煤1800萬噸。要用5—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我國政府機構的建筑節能改造,以期在全社會產生引導和示范作用,并總結出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經驗、模式,制定出相關政策。二是以城市供熱體制改革為動力,提高既有建筑節能水平。要建立符合市場原則的熱價形成機制;逐步開放供熱市場,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完善低收入家庭的供熱保障體系;通過中央及地方財政支持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機制,推動三北地區城鎮建筑供熱采暖系統和建筑圍護結構的節能改造。三是強化政府監管手段,實現新建建筑節能目標。針對設計標準執行率較低的現狀,我們將開展建筑節能專項檢查,通過實施有效的行政監管并輔以必要的經濟激勵政策,整體推進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執行,使新建建筑達到節能標準。四是以加快立法為重點,把建筑節能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我們將積極做好相關研究工作,為《國務院建筑節能管理條例》盡早頒布實施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