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近兩年來,社會市場中出現了一種新的融資模式;公共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合作模式,也就是所說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ppp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優化的項目融資與實施模式,這是一種以各參與方的“雙贏”或“多贏”為合作理念的現代融資模式。簡要的來說,PPP模式的典型結構是:政府部門或地方政府通過政府采購形式與中標單位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簽定特許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標的建筑公司、服務經營公司或對項目進行投資的第三方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負責籌資、建設及經營。政府通常與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達成一個直接協議,這個協議不是對項目進行擔保的協議,而是一個向借貸機構*諾將按與特殊目的公司簽定的合同支付有關費用的協定,這個協議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較順利地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這樣的模式大幅提高了基礎建設的落實和推進,也就是說,政府通過給予私營公司長期的特許經營權和收益權來換取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及有效運營。
PPP的誕生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的英國,也是*早應用PPP模式的國家。1992年英國*早應用PPP模式。英國75%的政府管理者認為PPP模式下的工程達到和*過價格與質量關系的要求,可節省17%的資金。80%的工程項目按規定工期完成,常規招標項目按期完成的只有30%;20%未按期完成的、拖延時間*長沒有*過4個月。同時,80%的工程耗資均在預算之內,一般傳統招標方式只能達到25%;20%*過預算的是因為政府提出調整工程方案。
從國外引進的新型合作模式在國內運行2年來,今日財政部公布了截止2017年6月末PPP項目數據,按照財政部相關要求審核納入項目庫的項目,即全國入庫項目有13554個,總投資額達16.4萬億元,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兵團,19個行業領域。自2016年1月末至2017年6月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月均增長項目386個、投資額4842億元,PPP項目需求還在持續加大。
國內ppp市場發展數據來看,2014年第一批PPP示范項目有22個,總投資額714億元;2015年第二批PPP示范項目有162個、總投資額4846億元;2016年第三批PPP示范項目有516個、總投資額11623億元。PPP項目按全生命周期分為識別、準備、采購、執行和移交5個階段。執行和移交兩個階段項目數之和與準備、采購、執行、移交4個階段項目數總和的比值為項目落地率。按照這個口徑計算,截至6月末,在全國入庫項目中,已簽約落地的項目有2021個、投資額達到3.3萬億元。僅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PPP項目總體推進良好,識別、準備、采購階段示范項目數和投資額均逐月減少,落地(即已簽訂PPP項目合同,進入執行階段)項目數和投資額逐月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落地495個、投資額12390億元,落地率達到71%。從地域和行業領域來看,落地項目數前三位的地方是:山東、新疆和安徽,合計占落地項目總數的30.4%。落地項目數前三位的行業領域是:市政工程、交通運輸以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計占落地項目總數的64.3%。
- 上一個:中央空調選擇哪種保溫材料更經濟
- 下一個:工程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