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項目管理法則一——木桶法則
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塊*長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體效應),需要的不是去增加*長的那塊木板長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補齊木桶上*短的那些木板,這就是項目管理上有名的木桶法則。企業項目管理也是如此,要提高企業的效益,就必須狠抓薄弱環節,否則單位的整體工作就會受到影響。人們常說取長補短,即取長的目的是為了補短,只取長而不補短,就很難提高工作的整體效應。
項目管理法則二——一分鐘項目管理法則
目前,西方許多企業紛紛采用一分鐘項目管理法則,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體內容包括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贊美及一分鐘懲罰。具體地說:1、一分鐘目標,就是要求企業中的每個人都將自己的主要目標和職責隨時記在一張紙上,每一個目標及其檢驗標準都應該在250個字內表達清楚,一個人在一分鐘內能讀完。這樣不僅便于每個人明確自己為何而干、如何去干,而且還可以據此定期檢查自己的工作業績;2、一分鐘贊美,就是領導要花費不長的時間,及時對員工的業績加以贊美,這樣可以促使每位員工明確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地工作,起到一種激勵和鞭策作用,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不斷向*美的方向發展;3、一分鐘懲罰,是指對于應該做好但卻沒有做好的事情,領導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及時批評,指出其錯誤,然后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滿的是他此時此地的工作。這樣可使做錯事的人樂于接受批評,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避免類似錯誤的再度發生。
項目管理法則三——熱爐法則
熱爐法則不僅形象地闡述了規章制度的*威性,而且活靈活現地描述了懲處所需掌握的原則:(1)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這就是項目管理懲處的警告性原則。領導者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制度教育,警告或勸戒不要觸犯規章制度,否則會受到懲處。(2)每當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火灼傷,這就是規章制度的*威性。也就是說只要觸犯單位的項目管理規章制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3)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這就是懲處的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后立即進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4)不管是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這就是項目管理規章制度的公平性原則。
項目管理法則四——金魚缸法則
金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里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這就是項目管理上的金魚缸法則。金魚缸法則運用到項目管理中,就是要求領導者必須增加規章制度和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有了透明度,領導者的行為就會置于員工的監督之下,就會有效地防止領導者濫用權力,從而強化領導者的自我約束機制。同時,員工在履行監督義務的同時,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得到*大的提升,而敬業、愛崗和創新的精神也必將得到升華。
項目管理法則五——南風法則
南風法則也稱溫暖法則,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吹得人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溫暖如春,隨之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終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一個道理:溫暖勝于嚴寒、柔性勝于剛性。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員工,以員工為本,多點人情味,少點官架子,盡力解決員工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員工真正感覺到領導者給予的溫暖,從而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項目管理法則六——刺猬法則
刺猬法則講的是:兩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擁在一起??梢驗楦髯陨砩隙奸L著刺,刺得對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又不致于被扎。刺猬法則就是項目管理和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事實上,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給人的是距離美的感覺,項目管理上也是如此。一個原本很受員工敬佩的領導者,往往由于與員工親密無間,就會使自己的缺點顯露無遺,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嚴肅性,不利于對其更進一步的管理。另外,刺猬法則還啟示我們,彼此間的親密協作是必不可少的,員工之間、項目管理者與員工之間、項目管理者之間,盡管每個人都有其特點和個性,但各自為戰在工作中卻是不可取的,獨木難成林、眾人劃槳開大船就是這個道理。線務局的工作千頭萬緒,各位局領導、中層干部、項目管理人員,各區域局、各部室都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立足本崗、發揮作用。
項目管理法則七——青蛙原理
關于問題項目管理有個文明的青蛙原理,說的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扔進沸水中,青蛙肯定會馬上跳出來。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入冷水中逐漸加溫,青蛙則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跳出去的能力,直至被熱水燙死。這個原理是用來形容企業中存在的兩種性質的問題,即顯性問題和隱性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潛在的問題,而不是等小問題變大了、危機降臨了再臨時抱佛腳。
項目管理法則八——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小漁村的漁民靠到深海捕捉沙丁魚(一種比較懶的魚)為生。但由于捕魚點距離陸地比較遠,漁民捕的魚運回漁村時,往往死掉大半,很難賣出好價錢。只有一個漁翁,他運回陸地的魚,都是活的,總能賣出好價錢,但是他從來不讓人看他的魚艙。直到他死后,好奇的村民才發現,原來他的魚艙里總是放著一條鯰魚。由于鯰魚是以捕食沙丁魚為生,所以鯰魚在魚艙里會不停地追逐沙丁魚,結果一些老弱的沙丁魚被吃掉,但其他的沙丁魚由于總在不停游動,所以都活著到岸。而其他漁船所捕的沙丁魚靜止不動,結果一大半都會死掉。這個傳說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如果一個企業缺少活力與競爭意識,沒有生存的壓力,就如同沙丁魚一樣,在魚艙里混吃混喝,*然會被日益殘酷的市場競爭所淘汰。一個員工也是如此,長期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然會成為時代的棄兒。
項目管理法則九——走動式管理
這種項目管理方式屬于*典型的柔性管理,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求企業的管理層要經常深入到基層和員工群眾中去,體察民意、了解實情,與員工打成一片,從而增強領導層的親和力和企業的凝聚力,激發員工的自豪感、自信心,起到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共同進步的理想效果。走動式管理啟示我們:一個整天忙忙碌碌、足不出戶的領導決不是好領導,而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的領導也不是好領導,只有削掉椅子背兒,從辦公室中解放出來、深入基層與員工群眾中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上一個:工程承包企業項目管理核算機制的建立
- 下一個:影響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因素